大学最后一年,我感到彷徨不安。我意识到自己就要近乎一无所知地被送入这个世界。(各位网友,欢迎在此补充你们自己的笑话。)我略懂西方历史的一点皮毛,读过一些德国的小说和诗歌,不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对科学一无所知。我对世界如何运转毫无头绪。我甚至不是很确定利率是什么东西。
临毕业前,我在伦敦与一位三十几岁的成功人士共进晚餐时向他袒露了我的焦虑。“别担心。”他说:“我毕业的时候也什么都不懂,于是我就继续学习。现在我老板还花钱送我去学阿拉伯语。”那天晚上我做了个决定:我要展开一个终生学习计划。二十五年过去了,我依然无知,但仍在学习。
由于我毕业于英国,所以我无缘于传统的美国毕业典礼:一个絮絮叨叨的中年人缓慢而庄重的说,“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我毕业时是一个絮絮叨叨的中年人用拉丁语对我们唠叨了一个钟头。但如果有哪所美国大学还在为这个毕业典礼季寻找一个絮絮叨叨的中年演讲者,以下是我想对毕业生们说的话:
“毕业后,我决定搞清楚利率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开始读一份我从来没翻开过的报纸:英国《金融时报》。我坚持读它,希望最终能弄清自己最想知道的一件事:为什么有些人和国家富,而有些人和国家穷?1994年,为了加快这一学习进程,我加入了英国《金融时报》。我那时想,要不了几年我就懂得多到可以走人,然后做点比记者更有用的事儿,然而这一幕从未发生过。
“就像当初的我一样,你们几乎一无所知就要毕业了。这不是你们的错。你们的最佳受教年龄是0到3岁,这个时候你们的大脑就像海绵一样,但这一机会多半都被浪费了。然后你们上学的每一天都要被多达30个人包围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也不同。上了高中后,你还会遇到荷尔蒙、智能手机和早起的妨碍。”
“如果你念了个职业或技术专业,那么无论你学到什么知识,我发言的时候它们就要过时了。就算你进入职场的‘现实世界’,你也不会学到更多东西,因为那不等于现实世界。像其他任何活动一样,它只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充其量,你可能会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学到一些受限于时间和地域的碎片化知识,例如:现在怎么在美国营销运货板?
“总之,你们终生都要坚持学习。以下是几个小建议:
闭嘴好好听。每当你觉得‘这个我知道’的时候,你其实不知道。如果你发觉自己要说的话以前已经说过了,那就别再说了。当一个重要的人告诉你一些关于朝鲜的事情时,不要坐在那儿等着用你知道的一个朝鲜小段子插话。提前排练这些段子会让你保持缄默。
还要避开一切有关房价、路线、减肥的谈话,不要炫耀自己认识的名人,也不要对时事发表一些陈词滥调的看法。终你一生,这条可以帮你省出好几年时间。
努力去听岁数比你小的人说话。他们无知,职位通常也不高,但他们的知识碎片要比你的先进。如果你曾企图欺骗自己,以为你的知识储备经得住时间考验,就去听听那些上了年纪的亲戚大聊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学到的种族理论。
如果你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你就进错了房间。
如果你有套理论能解释一切事,抛弃它。正如经济学家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曾对我同事约翰•加普(John Gapper)这样评论理论家:‘如果我能预料到你对几乎任何事情的看法,那么很可能你的看法是错的。’
当你遇到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你或许能学到他的一点点专业知识——如果他有的话。你可能永远无法与他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他也不会从其他人身上学到多少东西,所以最好避免与这样的人对话。
当你发现自己在某件事上错了,你就认了。珍惜这一刻,你学到了东西。
不要让冲突破坏你的职业生涯。频繁转行会阻碍你在某个领域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你不得不与受不了的人共事,想办法解决。如果你发现好多人你都受不了,那就是你有问题。
即使你成为一名专家,你依然相当无知。对于任何话题,专家们不知道的总是比他们知道的多得多。
显然,你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关键是要弄清楚你应该成为什么人。”
去年,在伦敦的一次晚宴上,一位五十多岁的成功人士过来问我:“你还记得我吗?”我当然记得。我虽然有25年没见过他了,但他正是那个建议我终生学习的成功人士,当年他三十多岁。他教给我的东西比大学教我的还多。
译者/何黎